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  典藏  >  国内
从汶川到雅安,平民科技改变救灾
来源:中国网络电视台 发布日期:2014-6-25 阅读次数:2290

五年过去了,灾难再度降临四川之时,新晋出现并普及于我们生活的科技产品――微博、微信……各个基于手机端的产品,无意中成为政府和百姓自然而然的救灾选择。

挤占信令通道? 生死时刻只要畅通

在四川省芦山“4・20”7.0级强烈地震之前,“微信收费”成为了一个月来戏码不断的IT新闻。

运营商指责微信服务“挤占信令通道”,打着市场的幌子、逼宫似的想要向微信伸手收费,工信部站出来“协调”时却声称,“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”。

而这次,一位在北京的用户描述自己地震后的反应:第一时间给成都、雅安的家人朋友打电话,无法接通,这一刻让他“头脑发懵”,但稍作冷静后他选择逐一给亲友发短信微信,很快,微信带来了回复:“一切平安”。

尽管传统媒体一如既往地力图在第一时间赶向第一现场,然而他们也不得不承认,在他们无法到达的时候,“人们已经用微信来转达平安,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”(中新社)。

《北京晨报》为此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的教授,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后,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个简单的结论:灾难发生后,电话会最为拥挤,短信到达率比电话高,微信或微博最通畅。

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,东京电话一度瘫痪,也是微博承担起了寻亲的平台。生死面前,谁会在乎“挤占信令通道”这档子事?

灾难后一分钟传出信息 多样化微博助救灾

同微信一样,微博也利用自己在移动端和数据传输上的优势,在灾难发生一分钟后,就有网友从灾区发出了消息。

在笔者敲打这篇文章时,我的微博首页上滚动着的三条公告,分别是:微公益总筹款8000万、最新遇难人数和微博寻人专题的推荐,这三条可以视作微博在灾难发生后所承担作用的缩影。

微博在信息扩散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,它的受众和时效性远高于 “定时出刊”的平面媒体。同时,微博的滚动优势也比时空资源有限的广播电视强。因此无论是灾区速递、捐款途径还是寻人求助,微博都能胜任,并且很好地运作。

另外,从薛蛮子到李承鹏,大V们利用自己的微博威望,全程直播微博募捐状况或者灾区援救详情,也让微博们暖心。有一部分人,更信任这样的民间援助力量。

不过,需要承认,在双刃剑的另一侧,微博这类自媒体权威性不足的弊端也显现出来:虚假的求救信息横行网络,并且一度时间内,由地震引发不同价值观的争论,其热度丝毫不让灾情信息的传递。

不过面对不实信息,官方和非官方的辟谣力度也前所未有的大,至少这也是微博自我约束的体现。由地震引发不同价值观的争论,最后都还是汇集成“救人要紧”简单四字。

寻人平台:从比赛到合作

在国内的搜索引擎行业里,百度始终稳坐头把交椅,并远远地甩开竞争者,但这并不代表行业内竞争不存在。360、搜搜(腾讯旗下)、搜狗(搜狐旗下)、有道(网易旗下)、一淘(淘宝旗下)以及已经出走大陆的谷歌等一批涉水搜索引擎的企业,一面惨烈分食着百度余下的市场份额,一面对百度虎视眈眈。

灾难发生后,迅速推出寻人平台,是对企业应急反应和数据挖掘能力的考验。

谷歌的寻人平台比较成熟,2008年就为汶川地震提供服务,并且最近刚刚服务于波士顿爆炸案。这次它在地震发生当天20日下午16时就开放了这次四川地震的寻人服务。微博网友@柯化成 的微博认证为“Google总部AdWords技术主管、资深软件工程师”,他在当天下午17点56分发布微博称自己正在后台帮忙审核记录,有寻人和报平安数据涌入。

在谷歌之后,诸多国内网站也开发和推出了自己的寻人平台,并且有条件的网站都在动用自己的资源。百度整合了自己的贴吧信息、新浪整合微博信息、腾讯整合自己的微博及微信信息、人人网依托自己社交网站的优势,其他诸如搜狐、360、一淘等网站也推出了自己的寻人平台。

一时间,寻人类产品从市场缺失迅速发展到市场过剩,而诸多的平台反而让信息发布者不知所措,心急的寻亲者也只能逐一平台发布信息扩大找到的机会。这时便有了打通各平台数据的需求。

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后,参与寻人网站开发的志愿者推出了PFIF(People Finder Interchange Format)协议,使用这种协议的寻人信息可以在不同组织和网站间共享。21日15时40分,国内科技网站虎嗅网就呼吁各寻人平台打破门户之见,统一信息到PFIF格式上来。17点34分,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也发布微博呼吁互联网企业放下纠葛,共享寻人数据:“我希望这成为互联网公司面对自然灾害的常规化协调沟通机制。”这些呼吁得到了积极响应。

  22日,百度打破和360的芥蒂,互联网公司一起开放寻亲数据,携手推出寻亲平台。此时距离地震发生仍不足72小时,在黄金救援时间之内,准确的寻人信息显得弥足珍贵。

  Copyright © 2006 www.chinaebonline.cn